首页    
当前位置首页 >> 行业新闻 >>示范工程 >> 正文
“云端上的电力天路”跨越怒江
我要打印   IE收藏    
文章来源 电网技术网 添加人 admin 添加时间 2017-07-18

“云端上的电力天路”跨越怒江

  施工人员在放线

  怒江水奔腾咆哮,亚拉山巍峨矗立,一条连接两岸铁塔的银线凌空而起,赫然在江面上空贯通。

  7月8日,在西藏昌都市八宿县,一架无人机将导引线搭接到西岸的10S150塔位,掀开了藏中联网工程跨越怒江段导线展放的序幕。

  “怒江两岸塔位跨越档距长1212米,是藏中联网工程全线最关键、最艰险的施工区段。”四川送变电公司藏中联网工程包9项目经理刘文锦说。7月10日,记者见到他时,他正在怒江东岸上扬力最大的10S149塔位。天空下起零星小雨,刘文锦认真地微调滑轮角度,将引绳调整到位。然后,他和施工人员将三级绳和小牵绳连接,通过三级绳将小牵绳顺利牵引到对岸塔位。

  在7月8日和9日的作业中,施工人员陆续完成了从导引线、一级绳、二级绳到三级绳的逐级增强的牵引任务。

“云端上的电力天路”跨越怒江

  携带着牵引绳的无人机平稳接近怒江对岸的10S150号塔位

  藏中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、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输变电工程,是继青藏电力联网、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之后,又一项突破生命禁区、挑战生存极限的超高海拔、超大高差的输变电工程。而在所有标段中,最难啃的“骨头”就是地处高海拔无人区的9标段。承担9标段建设任务的是四川送变电公司。

  “采用跨越怒江的方案,是为了保护318国道上震撼人心的‘怒江72道拐’景观。”刘文锦说。“怒江72道拐”是从藏中联网工程包9项目部到达跨越怒江施工现场的必经之路。记者真切体验了山路的惊心动魄。一路上,道路在大山沟壑间盘旋延伸,每隔一小段就有一个急转弯,沿途飞石区域密集,车辆面临上有落石泥沙、下有怒江悬崖的危险境地。

  “跨越之难,难在一个深‘V’形作业。因为导线上扬力非常大,有6吨力,相当于一根线要拉着6吨的货物。”藏中联网工程怒江跨越施工负责人陈安奎介绍道,“还有大档距,486米的放线整体高差,都是跨越怒江最大的挑战。”而跨越怒江采用的高原重型索道、落地双平臂抱杆、无人机放线等施工工艺技术,为跨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。

  “我在前期查勘时,发现施工人员上下的山坡地势陡峭,有些地方的坡度达70度,非常危险。我从华山的人行栈道那里得到灵感,就提出修一条人行栈道。”刘文锦指着人行栈道说,这是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而搭建的。这个有9865级台阶的栈道,大家都叫它“天梯”。“天梯”扶手红白相间,从半山腰的施工驻地一直连接到怒江东岸边的塔位。

“云端上的电力天路”跨越怒江

  高原组塔

  怒江自然环境恶劣,跨越工程所在地属藏中高原,平均海拔在3750米以上,处于低气压、缺氧、严寒、大风等区域。同时,怒江地形地质条件极差,两岸地形起伏剧烈,沟壑纵横,山体陡峭。岩石风化剧烈、岩体破碎,极易发生滑坡、泥石流、崩塌等地质灾害。人行栈道成为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的一道屏障。

  怒江跨越所在地区是高原无人区,植被极其稀少。刘文锦说:“这里有野山羊、狐狸等野生动物,还有秃鹫、金雕飞翔,这里是它们的家。我们建设工程,必须保护环境,不能破坏它们的家。”这次怒江跨越,所采用的施工平台、临近边坡防护等措施,以最低限度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为原则,不破坏高原草甸、高寒灌木等。

  16时左右,寒意开始袭来,刘文锦和陈安奎为接下来的工作,再次融入忙碌的人群。“云端上的电力天路”,带着幸福和吉祥,正向雪域高原的深处延伸。

站内搜索
行业动态

   电磁暂态仿真赋能“双碳”
   长园科技集团助力“中国电机工…
   俄罗斯莫斯科电气集团总裁尼古…
   上海电气输配电试验中心参加电…
   喜讯 | 长园智能产业科技园…
   科汇股份为全国电力行业电力电…
   成都金具公司一项发明专利获国…
   远东股份:2022年营收、净…
   重磅!通光线缆荣获24届中国…
   同“新”同行,“风光”未来—…
   奔竞浪潮之巅丨浙达能源荣登2…
   珠海博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
   西安华伟电力电子技术有限责任…
   北京博电新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
   深圳市国立智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
   天水长城开关厂集团有限公司
   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
   通光集团
   金智晟东荣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…
   亚洲电力能源行业盛会,6月广…

电话:010-58950905 传真:010-58950905 京ICP备08102899号
E_mail:hjdwjs@126.com